編者按:近日,中共淄博市委市直機關工委舉辦“中國夢˙新時代˙新征程”百姓宣講比賽,沂源分公司職工朱西濤積極參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榮獲三等獎。他宣講的《騎行在鄉間小路上的廣電人》,講述了沂源分公司一名普通的鄉村客戶經理張學青扎根基層一線,每天騎著一輛摩托車穿梭在轄區服務,保障山區廣電網絡信號暢通無阻,教授山區群眾通過“強國TV”學習黨的理論,與鄉親們結下魚水深情的感人故事。展示了新時代有線人在黨的領導下,發揮黨媒政網平臺優勢,融入數字鄉村建設,把黨的聲音傳遍大山,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騎行在鄉間小路上的廣電人》原文鑒賞:
有這樣一個人,他每天騎行在崎嶇的鄉間小路上,翻山越嶺、走村入戶,保障了山區廣電網絡信號暢通無阻。一個人、一輛摩托車、一副鐵鞋、一個褡子,他穿梭于鄉間小路,服務到群眾心坎,他就是中國廣電山東網絡有限公司淄博分公司鄉村客戶經理張學青。
張學青負責沂源縣南麻鎮18個村的有線電視業務宣傳推廣、設備安裝維護工作。今年是33歲的張學青在廣電工作的第8個年頭,8年來,從魯村鎮到南麻鎮,他一直沖鋒在服務鄉村群眾的第一線。
“小張,孩子在家上網課急需用網,你快來給安上吧”。今年年初,沂源中小學轉為線上教學,張學青所服務的轄區用戶上網需求暴增。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張學青總會第一時間趕去安裝。他和同事把三四百米的光纜拖到村民家中,爬上一棵棵10米高的電線桿,架線固定,安裝、調試設備。兩個小時后,村民家中的網絡通了,看著孩子高興地上著網課,張學青感到無比的欣慰。
張學青對工作充滿熱愛,對待群眾有火一般的熱情。有人曾經問他:“你放著體面的辦公室工作不干,跑到這山溝溝里安電視,你到底圖啥呀?”他鄭重地說:“我的工作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鄉親們體驗到數字時代的方便與快捷,我覺得這很有意義。”
“鄉親們,廣電網絡給咱開發了‘強國TV’平臺,這是‘學習強國’的電視版,看電視就能‘學習強國’,我給大家演示一遍。”在沂源縣南麻鎮埠下村文明實踐講堂,張學青給村里黨員群眾講解“學習強國”電視端的使用方法。
今年4月份,山東“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電視端上線后,張學青第一時間來到村里,教授村里的黨員群眾們學習使用。在他的宣傳帶動下,他服務的南麻鎮18個村,大多數黨員群眾都會用電視進行“學習強國”的學習了。”
今天,黨的創新理論正在以更豐富的內容、更新穎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張學青不僅是一名廣電的維修員,更是把黨的聲音傳遍大山的宣傳員。
在村里待的時間長了,跟鄉親們相處久了,張學青和鄉親們的心貼得更近了,情融得更深了。
在沂源縣南麻鎮朱家峪村,有一位74歲的朱大爺,是村里的重點幫扶對象。朱大爺住在村外兩座大山之間,網絡信號覆蓋不到。大爺找到村書記,盼望著能看上電視節目。去年,張學青和村書記來到朱大爺家走訪,詳細規劃了架線施工路線,克服重重困難,在大山深處架設了一條直通朱大爺家的光纜。調通信號后,朱大爺老兩口看上了清晰的電視節目,看著高興的就像孩子一樣的兩位老人,張學青感覺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后來,張學青又去了幾次朱大爺家維修。每一次去,張學青都會給老人買一些水果,大爺也總是佝僂著身子站在半路上等他,維修完強留張學青吃飯,不吃飯就不讓他走。漸漸地,張學青和朱大爺從陌生到熟悉,再從熟悉到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過完年后,由于疫情和工作原因,張學青很長時間沒去朱大爺家了,打算忙完這一陣就去看他們。然而,沒過幾天,就接到朱大娘的報修電話。這一次,當他走在坎坷曲折的小路上時,卻沒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到家才知道,朱大爺已經病逝三個多月了。大娘把一個裝有200元錢的信封塞到張學青手里。說:“這是你大爺臨走前讓我給你的,他說每次一打電話你就來維修,他很感動,錢不多,就算補貼你的油錢了。”聽到這里,張學青的眼淚已經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他安撫完大娘,修好信號,臨走時悄悄地將信封放在了枕頭底下,告訴大娘:“以后沒法看電視了,還是繼續打我的電話,我再來維修。”回去的路上,張學青知道,下一次再來時,那個熟悉的身影再也不會出現了,但是這條路他還會繼續走下去。
這是一條熟悉的路,走過了多少寂寞辛苦;這是一條通往群眾心門的路,經歷了多少真情付出;這是一條通往夢想的路,承載了多少美好憧憬;這是一條通往幸福的路,留下了多少感人故事。
今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已經意氣風發地走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征程勇擔新使命。我們有線人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把新時代黨的聲音傳遍轄區每一片土地。我們走過的這條鄉間小路,將愈走愈寬廣,愈走愈光明,必將變成一條通往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