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從那兒走過。
那是一座橋,橋兩邊的石欄桿上,黑黑地排了一長溜兒攬活兒的民工,有男有女。有蹲著的,有坐在石欄桿上的,大部分是倚靠著欄桿,眼盯著來來往往的車輛一邊發呆一邊等著雇主降臨。他們大都頭發蓬亂,面色黝黑,衣著粗糙;若是女性,頭上必定還會包著一條姜黃色的方形頭巾,顯然包頭巾也不是為了防曬——她們那張早就曬成銹紅色的臉還有防曬的必要么?或許這僅僅是一種生活習慣,又或許也有女性愛美的天性在里面??傊谶@兒,在這個靠出售勞動力的市場上,是沒有性別之分的,唯一能分的,大約就是頭頂這一抹姜黃色吧。
這是一個臨時勞動力市場,大多數都是靠出賣體力為生,比如搬運,裝卸,砸墻,疏通下水道等技術含量很低的活兒;當然也有少數人面前豎著個牌子,上面用紅漆寫著“木工”、“鉆井”、“鐵鎬”、“氧焊”等字眼,那是他們賴以為生的特長。但聚在一堆民工當中,也看不出他們就有多傲嬌。因為他們都一樣眼巴巴地等著有需要的雇主來挑選。
他們大多數都是年紀偏大的農民工,沒有很多文化,農忙時就在地里忙活收種莊稼,農忙一過,他們就卷起鋪蓋卷進城打工,干的都是這些臟活,累活,但是他們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有工做才叫好呢,那意味著今天有收入,又可以給正在上學的孩子添件衣服或給家里生病的老人買上一點藥品,那才是最實在的。事實上他們也沒有挑剔和嫌棄的資格啊,技術活干不來,只有這一身力氣還能換來幾個錢,每一個在他們面前停下腳步的雇主對他們來講都是一種恩賜。
他們大多數是結伴進城,有父子,有叔侄,有兄弟,也有夫妻,更多的是同鄉,前屋的張三叫上后屋王五,扛著小包,帶上工具就這么進城了。每天來到這座橋上,懶懶散散的呆在那兒,被橋上南來北往的車輛尾氣吞噬著,盼著其中一輛能停在他們身邊,把他們接走。也盼著雇主大方不小氣,最重要的雇主待人文明客氣,不要對他們吆三喝四,賺錢當然重要,如今,對于進城務工的農民兄弟們來講,他們越來越希望活得有尊嚴。
等活兒的時候,他們三個一堆,五個一群地聚在一起,漠漠地抽著煙,聊著閑話。也不知他們都聊些什么,也許在聊今天的生意不怎么樣,也許在聊上個雇主多么小氣,連支煙都舍不得散!也許也在促狹地談論剛才走過的那個女人長得還可以!別以為他們只是在聊天而已,他們的眼睛可沒閑著,一邊聊,一邊瞅著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哪輛車可能在他們身邊停下,他們早已了然于心,即使隔著車窗他們也能感覺到。一旦哪輛車減速,他們就會迅速跳下欄桿去搶生意。
我經??吹剿麄儾活櫼呀浟疗鸬木G燈,從馬路那邊匆匆竄過來,那些正在行駛的車輛往往會伸出頭罵上一句,但他們已經顧不上了。在他們的眼里,只看到馬路對面有一輛車停下來要找工人,他們不快點跑過去,有可能這活兒就被別人搶走了。很多時候,我都為他們這樣橫穿馬路而捏一把汗,每當走到這兒的時候,我都會把車速降下來。他們發皺的皮膚,憧憬的目光讓我不忍按響喇叭。
他們將招工的車圍住,把頭伸進車窗,叫著,老板,找什么工?如果不是自己能干的活,他們會嘆口氣,悻悻離開,再回到剛才的位置,再對著車流四下觀察;如果正是自己能干的活兒,好嘛,可算等著了。他們就會跟老板就工作量,價錢等討還一番,再極力的推銷自己,說自己的活干得有多漂亮,有多利落……最后被老板看上的人就會喜滋滋地打開車門,在同伴們艷羨的目光下絕塵而去。
寒來暑往,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這橋上的民工就不斷,只要你需要,你就能在這橋上雇到你需要的工人。他們腳踏實地地勞動,然后收獲,過一種安安心心的日子,這是他們站在那兒的真諦。最終他們將自己站成了城市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也將自己站成了一具具活動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