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森,青州分公司的一名網格經理,終日奮戰在服務廣大有線用戶的最前沿,被用戶親切地稱為貼心“電視管家”。
剛來公司的時候,帶他的王師傅就曾說過:“我們在一線工作的,就是直面廣大的有線用戶,你會遇到他們的感謝和表揚,其實更多的時候是不理解和責怪。但無論遇到怎樣的用戶,你都應像家人一樣對待他們,解決他們的難題,他們不只是咱們的用戶,更應是廣電的家人!”這句話深深印在了張景森的心里。
去年冬天,一場罕見的寒流席卷了青州市,最冷的那天氣溫達到了零下17度。當天張景森值夜班,九點多的時候,呼叫中心傳來信息,紅廟小區的幾位用戶家中有線電視沒有信號。收到信息,他立即驅車前往,在抓梯子準備上桿子的時候,鋁制的梯子溫度太低,瞬間將他的手粘住了,費了好大的勁才拿開,天氣也冷得要命。修好故障后,一位上了年紀的用戶顫巍巍捧來一大杯熱水感謝他,當時張景森的心暖暖的,感覺做出的這一切都值得了。
平時在張景森的工具包里除了維修安裝時的必備工具外,他都會隨身攜帶兩樣東西。一樣是他的名片,長時間以來,他一直堅持著一個習慣,就是不管到哪位用戶家上門服務都會在處理好故障的時候留下一張名片,上面寫著電視管家-張景森以及他的電話號碼,這樣一來用戶能隨時找到他,以便更快捷的為用戶提供服務。有時,用戶打電話大多不是為了處理故障,更多的時候是咨詢廣電的套餐政策,每次他都是耐心解答,個人增值業務也完成的較為出色。第二樣就是充電寶,由于維修安裝的內部派工軟件裝載手機使用頻繁而導致電量不足,平時咨詢的電話也多,為了更好的服務用戶,保持24小時電話暢通,隨身攜帶一塊充電寶是必需的。這也是他做一線電視管家積累的經驗。
日常工作中,很多用戶成了張景森的朋友,有時這些朋友口口相傳,主動幫他介紹客戶,就這樣他認識了楊總,楊總在濰坊的好幾個地區開了連鎖酒店,電視機需求很大。咨詢過他后沒有更進一步的聯系,但楊總的每條微信朋友圈他都關注,需轉發信息他都轉發。終于楊總被他感動,也信得過青州有線的品牌,2016年5月份他一次訂購了70臺電視機。更是在下半年楊總名下的酒店里面的電視業務都從聯通的IPTV看電視轉成了山東有線電視。從這件事上,他說過,凡是機會就不應放過;凡是客戶,就值得一直維持和服務。
工作以來,有驚嘆于金碧輝煌的豪宅,也有讓他潸然淚下的低保家庭,更有孤苦無依的孤寡老人讓他感受到了他們的艱辛。在張景森管轄區有一位阿婆,家里一直看著一臺老舊的顯像管電視機,開機時須將信號通道調至視頻才能收看。而阿婆年紀大了,家人又不在身邊,常常搞不懂,看不到電視非常著急。維修幾次后,細心的張景森發現,阿婆在看不到電視后總是先打兒子電話,讓兒子撥打客服電話維修。這樣既麻煩又耽誤了維修時效。再去她家的時候,張景森將自己的手機號存在阿婆手機的快捷撥號上,一遍遍讓阿婆試撥,直至掌握了快捷鍵使用方法后,張景森才放心離去。以后,阿婆總能在報修時第一時間找到他。時間長了,阿婆也養成了習慣,有事沒事就愛給小張打個電話,張景森也一有空閑就愛往阿婆家里跑。鄰居們都說,這個廣電網絡小張比她兒子來看阿婆的次數還都多。一次,張景森在給一個用戶維修信號的時候,用戶抱怨電視機有點老舊了,想換臺新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景森立刻想到了阿婆的情況,就跟用戶溝通了一下,用戶聽到阿婆的情況,表示愿意把舊電視送給她。于是,張景森開車帶用戶買上新電視機,安裝完畢后又與用戶一起把換下來的電視機給阿婆送了過去。阿婆看上了清晰的電視,逢人就夸,“廣電網絡小張”就是我的貼心“電視管家”。
有時張景森在想什么是服務,而服務的標準又是什么?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有線人的心中,客服并不是一個規定好的框架來遵守的,而是在我們心中為之努力奮斗的一條光明道路。服務永無止境,我們樂在其中,把廣大有線電視用戶當成我們的家人,把每次出勤當成自己的家事,周到服務,快樂工作。這就是他的快樂,一位“電視管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