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佛祖發現了這個問題后,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先前將他們各置一處,雖然他們都努力地發揮著自己的特長,但是由于自身的缺陷,使他們的缺點掩蓋了自己的優點,所以效果很不理想,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而將他們組合在一起,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他們各自的優點彌補了對方的不足,從而迸發出無盡的潛能,效果自然立竿見影。
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千里馬固然是寶馬,但倘若用來拉車、拉磨,不但顯示不出其高超的才能,反而會劣勢盡顯,表現難以“稱職”。用才不當、才不適用,無論對單位建設還是對個人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因此,對于管理者而言,必須知人善用,用才所長,把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發揮人才效益的最大值;而對于個人來說,首要的是客觀恰當地認識和評估自己,明白自己優長和短處,知道自己最適合干什么,在服從組織安排的前提下,找準最利于自己才能發揮的那個位置。
把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不僅是對人才的最大尊重,也是對人才資源的最大珍惜,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發揮人才最大效用的有效舉措。無論領導還是個人,都應當認清這樣一個事實:現實生活中無所不能的“全才”少之又少,作為領導,發現把人才用錯了地方,就要勇于糾正,根據其才能和優長進行合理調整,以免造成人才浪費;作為個人,通過努力后發現確實不適合現有職位,就要拋開“面子”和名利,勇于承認“我不行”,以對單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向領導建議為自己換個位置,以更好地發揮才智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