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浪熟,新糧喜歸倉,6月,菏澤蔡堂鎮黃樓村又迎來了一年的麥收時節。麥田邊上,駐村第一書記蔣建國看著一派繁忙景象開心之情溢于言表。
2023年,是蔣建國被中國廣電山東網絡有限公司選派到菏澤擔任第一書記的第九個年頭,在這九年時間里,他輾轉于不同的幫包村,與“家鄉”的鄉親鄰里、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情感,他給自己定了個扎根菏澤幫扶10年的小目標,“爭取做到十全十美,親眼看著幫包村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
主動請纓到基層,做鄉村振興“排頭兵”
早在2015年,蔣建國就向公司黨委遞交了“請愿書”,主動報名參加了省派第一書記選拔工作,同年2月,他被派駐到單縣黃崗鎮后花園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后花園村幫扶任期結束后,他又多次請戰“回村就業”,先后擔任曹莊鄉辛灘集村、高韋莊鎮馬寨村第一書記,將青春光彩和奮斗汗水揮灑在魯西南的土地上,配合幫包村兩委扎實做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為推動幫包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加快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想干村里的事,得先成為村里的人”。在基層幫扶的時間里,蔣建國吃住在村委會,工作在田間地頭,和村民打成一片,他結合村情民意、地理優勢、生態環境、勞力情況等,“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制定脫貧規劃和幫扶計劃,精準補齊幫包村產業鏈短板,開辟出了一條條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好路子,答出了一份份鄉村振興的優秀答卷。
單縣是青山羊之鄉,單縣黃崗鎮后花園村自古就有養羊的傳統,到后花園村擔任第一書記,蔣建國通過走訪養殖戶、拜訪畜牧專家、多方市場調研后發現,單縣雖為青山羊之鄉,但養殖青山羊總數并不多,市場供需不平等。嗅到了規模養殖青山羊這一商機,蔣建國與當地合作社達成了高價收購青山羊的協議,啟動了60萬扶貧資金,免費向后花園村的貧困戶發放了488只青山羊。徐柳長是村里出了名的貧困戶,蔣建國第一個給他送去青山羊,一年下來,徐柳長家的青山羊繁殖了8只,賣了9800余元。到蔣建國離開后花園村時,村里的羊存欄量達到5000多只,大羊0死亡,小羊成活率達到90%以上,受益村民達2000多人,戶數達 231戶,戶均增收萬元以上。同時,在黃崗鎮推廣的基礎上,適時召開“單縣青山羊”新聞發布會,為產業規模發展奠定基礎。
“實現高效種植,必須得有突出當地特色的主打農產品”。經過數次深入農田、深入村民家中走訪,蔣建國意識到種植模式傳統落后、缺乏拳頭農產品是黃崗鎮后花園村貧困的原因之一,他多方請教農業專家后發現,當地氣候、水土等適宜黃桃生長,但將生產糧食的土地拿出來種植黃桃,后花園村的村民不愿意,村干部也數次和蔣建國拍了桌子。拜訪老黨員出面做工作、光著膀子和村干部暢聊、協調包村干部家訪、住在大隊部接訪……為了流轉土地發展黃桃種植,蔣建國使出了渾身解數,最終,通過大戶帶動來改變村民思想,后花園村流轉土地1500畝,蔣建國聯系單縣盈豐林果專業合作社,以每年每畝800元的價格簽訂了流轉合同搞黃桃種植,使全村90%的農戶受益增收。合作社種植、耕作、澆水,用工每年近萬人次,用工全部從本村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婦女和部分老年人中出工,每年增加務工收入40多萬元。
扶上馬再送一程,做幫包村產業升級“墊腳石”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按照規定,“第一書記”基層幫包每屆2年工作時間,為了避免出現人走了項目隨之流產這一情況的出現,蔣建國著力推廣那些可長遠發展、能帶動當地產業升級的項目,他說,“鄉村振興沒有產業帶動不行,興產業不是短平快,短時間內很難見效,我們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做產業升級的‘墊腳石’”。
在后花園村、辛灘集村幫扶時,蔣建國力推對地域環境要求低、建設周期短、資源可再生的光伏發電項目,推動當地產業可持續發展。蔣建國和村兩委多次交流,大家決定利用“一事一議”資金,并聯系中銀富登銀行低息貸款,以村民入股的形式在當地建設光伏發電站。光伏發電站建成后入股的村民每月有固定分紅,每年分別能為后花園村、辛灘集村帶來10多萬元、20多萬元的收益,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蔣建國先后到北京、上海、青島等地考察,尋找可在幫包村復制推廣的好產品、好項目。為升級馬寨村種養結合體系,蔣建國積極協調土地指標,流轉土地200畝,發展適合在當地規模種植的櫻桃和桑葚。因為高韋莊鎮的櫻桃比自己家鄉煙臺的櫻桃還要早成熟早上市25天左右,蔣建國經常開玩笑說“為了引進櫻桃,我老家人現在都罵我是叛徒”。
蔣建國還根據馬寨村的土壤情況引進了越冬草莓,與韓國客商簽訂了泡菜加工、草莓加工框架協議。草莓種植收入高風險也高,在蔣建國多方考察后提出馬寨村可以發展越冬草莓種植時,村民們擔心風險太大都不敢輕易嘗試。2019年,蔣建國拿出自己近兩年的工資在馬寨村建起當地第一個草莓園,希望自己能帶領村民們蹚出一條勤勞致富的道路。“鄉親們怕賠錢的心我能理解,現在我拿出自己的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要我能種好越冬草莓,懂土地、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鄉們,就更沒有問題!”。9個多月里,此前從未種過地、干過農活的蔣建國在幫包工作之余苦心研究草莓種植,多方學習相關知識,為了實時關注草莓動態,他大多數休息時間都泡在地里,父親病重都沒能趕回床前盡孝。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九個月的苦心經營,蔣建國的草莓地迎來豐收,畝產達到了5000斤,利潤豐厚。蔣建國用實際行動向村民們驗證了越冬草莓種植的可行性,有力激發了村民們的創業熱情,也吸引了周邊村莊到馬寨村“取經”。目前,馬寨村已初步形成農業采摘、觀光旅游田園綜合體,帶動了鄭莊、大劉莊等周邊村莊經濟增長。蔣建國主動與電商企業對接,引進了京東電商和無人機,進一步延長了馬寨村及周邊村莊的草莓銷售鏈和產業鏈,產品區域化發展格局初現雛形。高韋莊鎮書記李守雷逢人便夸“蔣書記不是馬寨村的第一書記,而是高韋莊鎮的第一書記”。
在做第一書記的幾年時間里,蔣建國連年被省委組織部考核優秀,榮獲1次集體三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共幫助修建高標準村級黨建活動場所2個,建設扶貧車間3個,發展產業項目11個,村集體收入最高的馬寨村年收入已突破40萬。在蔣建國駐村幫扶期間,公司高度重視相關工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協調優勢,為幫包村打基礎、選路子、促振興、謀發展。公司領導多次到幫包村聯系、指導工作,慰問困難群眾,協調具體事宜。在蔣建國等第一書記和當地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現在,幫包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黨員干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村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其中,蔣建國幫扶的三個村現全被評為“美麗鄉村”,馬寨村更被評為“齊魯樣板示范村”。
在幫扶工作中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蔣建國不僅收獲了友誼與喜悅,也從這段寶貴的駐村經歷中汲取養分,化作今后生活工作的不竭動力。
駐村幫扶再出發,做扎根基層的“追夢人”
2021年10月29日,他帶著新使命到達單縣蔡堂鎮黃樓村,開啟了新的幫扶征程。
推進鄉村振興,深度、廣度和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如何用最短時間號準黃樓發展“脈搏”、開出鄉村振興“良方”,是擺在蔣建國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到達黃樓村后,蔣建國迅速進入角色,開展大范圍走訪,熟悉駐村所在地情況,當站在地頭上,蔣建國心里已經有了答案,“鄉村振興還是要以地為本,在地上做文章”。在幫扶一線奮斗了數年的蔣建國深諳農民的所思所想,他圍繞土地、產業、文化三大重點繪制了一張黃樓村鄉村振興“規劃圖”,從頂層設計入手,將當地文化和外來技術有機結合,計劃引進鮮食品質好、加工性能優質的果梨新品種——山農酥梨,規劃打造接地氣、可復制、能延續的產業,助推黃樓村駛入推進鄉村振興快車道。
耕地排澇、招商引資、美麗鄉村建設……到黃樓村不到一個周的時間里,蔣建國已經給自己擬好了幫扶計劃書,他把工作排得滿滿當當,馬不停蹄開展各項工作。“我的夢想很樸素,就是讓幫包村集體變富,讓老百姓口袋里有錢”,在談到自己的夢想時,蔣建國這樣說,他希望在黃樓村完成幫扶任務后還能再到鄉村干幾年,“我爭取干上10年,做到十全十美,親眼看到幫包村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裝滿真情,蔣建國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將繼續戰斗在一線,扎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努力奮斗者的足跡》專欄面向公司員工長期征稿,邀請您或圖或文地講述與廣電的鮮活故事、身邊先進榜樣、營銷案例、創新技術以及工作中的思考及建議,來稿主題請標明【類型】+標題 例:【先進榜樣】文章標題 請作者隨文留下通聯方式(姓名、單位及電話號碼)。
投稿郵箱:sdyxxw@163.com;(dq85051628@163.com)
聯系人:王勇男、逯佳琦
聯系電話:0531-85051628 19215319909;15964009531(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