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鐵還需自身硬。”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作出莊嚴承諾。剛當選總書記,他就提出要堅持從嚴治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關于黨的建設篇幅最多,而且始終貫穿著一個明確的主題——從嚴治黨。2014年12月,他在江蘇考察時,更是在“從嚴治黨”前面加上了“全面”二字。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絕非一時興起,更不會半途而廢。
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么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么階段。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全面從嚴治黨正從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向每個支部、每名黨員拓展。
正如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所說,全面從嚴治黨從轉變作風入手,通過反腐敗發力,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靈魂,從小到大、從外到內,標本兼治、固本培元,勾勒出了習近平總書記管黨治黨的實踐邏輯。
守信仰 為黨員干部“補鈣”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習近平擔任總書記伊始就明確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為此奮斗。
革命年代,為了人民解放,沖鋒在前,甘灑熱血。
建設時期,為了百姓溫飽,夙興夜寐,鞠躬盡瘁。
改革階段,為了群眾小康,東奔西走,殫精竭慮。
他們并未考慮自我,心中始終裝著“人民”。
這應該是每個黨員干部的“初心”。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接受《中華兒女》雜志采訪時就曾自問“初心”:“在第一步跨入政界之前,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兩個問題,這就是你要走的是什么路?你所追求、需求的是什么?”對此,他有清醒認識:一是要立志當“公仆”做大事。熊掌和魚不可兼得,從政就不要想發財;二是在從政的整個過程之中,不要把個人的發展、升遷作為志在必得的東西;三是要有不怕艱難險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準備。
“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2012年,就任總書記剛兩天的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員干部問題的根源。這像是對“初心之問”回答的補充。他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習近平總書記不厭其煩地對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講黨員的信仰、宗旨、理想。
他對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說,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他給省部級領導干部講,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
他向縣委書記提出,要把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看家本領,不斷領悟,不斷參透,做到學有所得、思有所悟,注重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宗旨和理想信念是緊密聯系的。堅守信仰、秉承宗旨、堅定理想信念的目的還在于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他認為,在堅定共產主義信仰上,要把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作為衡量的標準。
精神上“缺鈣”,會導致行動上“乏力”,進而影響黨的肌體健康。
2013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研究部署加強新形勢下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要求強化黨員管理,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這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要舉措。
改作風 中央帶頭“降虛火”
風成于上,俗形于下。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帶頭把黨的優良作風繼承下來、發揚下去,敏于行、慎于言,降虛火、求實效,實一點,再實一點。“全黨看著中央政治局,要求全黨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要做到”。
正是在這次會議上中央制定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態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3年多時間里對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進行了考察調研,用實際行動引領黨員干部改進工作作風:
進地震災區,在四川蘆山住臨時板房;
走田間地頭,在湖南湘西同村民一起摘柚子;
看鄰里街坊,到北京大雜院關心居民取暖怎么辦、上廁所遠不遠;
上邊關哨所,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和哨兵一起執勤站崗;
……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他多次強調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性。走群眾路線,也是他的一貫作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鄭板橋的名詩《竹石》。習近平曾將此詩稍作改動,表達他的親身體會:“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他說:“7年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獲益匪淺,同群眾結下了較深的情誼,為成長進步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正定縣委有兩輛吉普車,除了急事,他很少乘坐,總是騎著自行車,穿梭于滹沱河兩岸。他說這樣既省汽油,又能聯系群眾。從滹沱河北到河南,是一片大沙灘,常常需要扛著自行車前行。當地老干部張五普回憶說:“那時我在西兆通公社任書記,他一個人來調研,騎一輛舊自行車,下自行車就和我握手。我問,‘習書記怎么你自己來了,你認得路啊?’習書記用衣袖擦一擦滿頭大汗,說,‘打聽,我打聽著就來了。’”
習近平總書記常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他多次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來表達加強工作作風建設的決心和態度。
八項規定只是十八大以來改進工作作風的開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
他強調,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抓一抓會好轉,松一松就反彈,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地抓下去,如果前熱后冷、前緊后松,就會功虧一簣。
“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作風建設的著力點在不斷增多,與黨心民心也更加契合。
反腐敗 全面懲治力求“三無”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不良作風的背后是腐敗。黨員干部的腐化變質,甚至于違法,都是從小的吃喝問題、人情問題、生活問題,從違反八項規定開始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他曾強調,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他向腐敗宣戰,展開了一場全面、持續的斗爭。
“全面”體現在反腐“上無禁區、下無死角、外無后路”“凡腐必反,除惡務盡”。
習近平總書記反腐敗的決心十分堅定:“對于腐敗分子,不管職位高低,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真正做到毫不懈怠、毫不手軟、毫不留情。”“腐敗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們追回來繩之以法,五年、十年、二十年都要追,要切斷腐敗分子的后路。”
據媒體報道,十八大以來,100多只“老虎”落馬,1915只外逃“狐貍”歸案。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定指標、上不封頂”。
“持續”是指反腐敗要堅持“常”“長”二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腐倡廉要經常抓,長期抓。盡管現在反腐敗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面對腐敗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
據記者統計,從2013年5月十八屆中央首輪巡視啟動至今,中央已開展了十輪巡視,共安排130個組次,對200多個地方、單位進行了巡視。從2016年起還增加了“回頭看”,為反腐敗斗爭又增添了一把“利劍”。
懲治的目的還在于預防。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干部的腐敗墮落深感痛心,“我們國家培養一個領導干部比培養一個飛行員的花費要多得多,而更多的還是我們傾注的精神和精力。”他提出20字好干部標準,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要求堅持從嚴管理干部,堅持以嚴的標準要求干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干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干部。
十八大以來,從嚴管理干部隊伍制度體系日益完善。先后制定實施了規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配偶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崗位管理、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等一系列制度規定;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持續開展。集中清理超職數配備干部,集中清理裸官、檔案造假等問題;黨員干部日常管理監督更加嚴格。制定和落實對領導干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的實施細則,制定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力圖將權力關進制度籠子。
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是習近平經常論述的話題。
“之江新語”是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浙江日報》頭版發表的政論欄目。2004年,他接連推出5篇文章談反腐倡廉制度建設。
在《關口前移,懲防并舉》和《努力把“不能為、不敢為、不想為”的工作抓實做細》兩篇文章中,習近平認為,要預防和懲治相結合,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他指出,應該著眼防范,強化紀律教育和事前監督,使領導干部不犯或少犯錯誤。
“不講責任,不追究責任,再好的制度也會成為紙老虎、稻草人。”擔任總書記后,習近平進一步強調,反腐敗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理清責任、落實責任。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
2015年2月,中央紀委首次專門通報履行“兩個責任”不力的領導干部,傳遞出杜絕“好好先生”的信號。
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得到著力解決,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立規矩 扎緊黨規黨紀“鐵籠”
安不忘危,治不忘亂。
習近平總書記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
他強調,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對于黨的規矩,習近平總書記思考良多。
黨的規矩到底包括哪些?他將其概括為四個方面:第一,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第二,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第三,國家法律是黨員、干部必須遵守的規矩;第四,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
有了規矩、懂了規矩,如何做到自覺遵守規矩?他認為,一是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決不允許背離黨中央要求另搞一套;二是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三是必須遵循組織程序,決不允許擅作主張、我行我素;四是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五是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決不允許他們擅權干政、謀取私利。
怎么認識黨紀和國法的關系?他指出,對黨員干部來說,守法只是一個基本底線,而遵守和執行黨紀黨規意味著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要堅持黨紀嚴于國法,領導干部嚴于一般黨員干部,使紀律和規矩真正成為不可觸碰的紅線。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他表示,就要靠嚴明紀律。強調要扎緊黨規黨紀的籠子,把黨的紀律刻印在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心上。
如何讓黨員干部將黨的紀律謹記于心?他說,“我們的規定不要搞得花花綠綠的,措辭很漂亮,但內容空洞。”
2015年10月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被不少黨建專家稱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全、最嚴黨紀”。條例修訂刪除了70余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內容;將原有的10類違紀行為修訂為6類;將十八大以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等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制度化、常態化……
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十八大以來,黨紀修訂明顯的變化是以問題為導向,針對現實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用制度措施加以解決,按照全覆蓋--從嚴執行--更嚴要求的方向不斷邁進。
據統計,3年多來,中央出臺或修訂的黨內法規至少55部,包括黨章1部、準則1部、條例9部、規則6部、規定21部、辦法9部、細則8部,超過現行15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的1/3。同時,出臺第一部正式公開的黨內“立法法”和備案程序,編制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一個五年規劃,首次開展黨內法規清理……若干個黨史上的第一次,讓黨內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十八屆六中全會又將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修訂黨內監督條例。
黨內法規制定完成不是“嚴”的結束,而是開始。
“嚴肅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
“嚴格按照紀律和法律的尺度,把執法和執紀貫通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字字鏗鏘,言猶在耳。“既然選擇了當干部,就要自覺遵守當干部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按黨章等黨內法規辦,按黨確定的干部標準辦,按黨的紀律辦,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存在對干部進行苛求的問題。對干部要求嚴一點,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改進作風、管理隊伍的基本著眼點。”
全面從嚴治黨,只有新常態,沒有休止符。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
?面向未來,面對挑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